(濕冷胸痛)
在許多人的印象中,冬季才是慢阻肺(“慢性阻塞性肺病”的簡稱)的高發季節,若是在北方這種印象是沒錯的。但在廣東地區,春季氣溫變化大,氣候以濕冷為主,霧霾天、回南天也多,呼吸道疾病高發,慢阻肺患者在這個季節更易復發或急性發作。
廣東省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高興林提醒老年讀者注意,這個季節要特別注意保暖,霧霾天減少戶外活動,預防感冒,這些都是減少慢阻肺誘發或急性發作的有效辦法。
“一天過四季”慢阻肺患者易中招
為何廣東慢阻肺的高發季節與北方不同?高興林主任解釋,廣東的冬天溫度不會很低,慢阻肺病人在冬季反而比較“好過”;相反,到了春季,廣東的氣候以濕冷為主,氣溫變化非常大,比如說前段時間,就出現“一天經歷四季”的情況,這對于普通人的健康都是不小的考驗,更何況本身就有慢阻肺“病根”的中老年人,一旦受涼,感冒后兩三天癥狀不能緩解的話,就可能導致慢阻肺的急性加重,要趕緊去醫院治療。
高興林提醒老年人(特別是慢阻肺患者),在春季要注意保暖,老話說的“春捂”在廣東更加適用。當周邊的人發生感冒時,要盡量避開,同時盡量少去人多擁擠的地方。當空氣濕度太大時,不妨打開空調、抽濕機,讓房間里的濕度沒那么大。這些措施都有助降低慢阻肺急性發作的幾率。
霧霾也是致病因
近年來“PM2.5”已成為婦孺皆知的熱門話題。在廣東,由于PM2.5引起的霧霾天在春季也格外多。PM2.5這種小顆粒的污染物,對慢阻肺的發生也有不小的“貢獻”。據香港中文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英國《胸腔醫學期刊》上的研究數據顯示,PM2.5每增加10微克每立方米,慢阻肺患者的住院率隨之上升3.1%。
高興林解釋,空氣中10個微米以上的大顆粒物若被吸入呼吸道,在鼻腔這個環節就可能被“攔截”下來,和鼻涕一起被排出去;如果是10個微米以下的中等大小的顆粒物就容易到達大氣道,在大氣道中會被呼吸道上的纖毛攔住,并隨著纖毛的擺動通過咳嗽的方式排出體外;但如果是2-3個微米或2個微米以下小顆粒(PM2.5的顆粒就在這個范圍),則可能直接到達小氣道,甚至可能直接進入肺泡中,很難被排出體外。小氣道的氣體交換功能就會受損,慢阻肺急性發作的風險也增高。
因此,建議慢阻肺患者在霧霾天盡量減少戶外活動,有晨練習慣的中老年朋友如果一定要外出,最好在太陽出來后再出門,以降低霧霾對健康的影響。
出現胸痛、呼吸困難及時就醫
慢阻肺雖然是慢性病,但它的致殘率和致死率不容忽視。在我國,以慢阻肺為主的呼吸疾病已位居城市人口所有死亡病因的第四位,每年全國因慢阻肺死亡的人數高達百萬以上。
高興林提醒,慢阻肺患者要特別當心氣胸。氣胸是慢阻肺常見的并發癥,因慢阻肺所致的肺大泡破裂導致,如救治不及時可危及患者生命。發生氣胸后,肺部吸入的氣體不斷通過肺部的破口進入胸腔,令胸腔內的氣體不斷增多而壓力驟增,進而擠壓破損的肺部引起肺壓縮。肺被壓縮后通氣功能明顯下降,患者隨之出現氣促、呼吸困難。胸腔內壓力過高時,連縱膈也受壓擺動,心臟也因此不能正常工作,這些都可能危及生命。
對于慢阻肺患者,如出現胸痛、呼吸困難突然加重,應第一時間就醫,請醫生排除是否為自發性氣胸。
對于大部分氣胸患者,通過胸腔穿刺,抽出胸腔內的空氣,或通過胸腔閉式引流術,即從胸腔插一根管進去,把漏入胸腔的氣體放出來,都能夠及時給胸腔減壓,讓壓縮的肺復張,同時令破損的肺自我修復。如果采用這兩種方式仍無效的話,以往只能通過開胸手術來修復破損的肺,不過部分慢阻肺患者由于肺功能差、呼吸功能衰竭而無法耐受外科開胸手術。針對這部分難治性氣胸患者,廣東省人民醫院呼吸科已找到新辦法,采取接近無創的方法來進行治療——在呼吸內鏡下,先用儀器準確測出哪個肺段出現破損,然后在破損肺段入口處的支氣管內放置一單向活瓣,只保留破損肺段呼出氣體的功能,終止吸入氣體的功能,使氣體不能再通過破損肺段進入胸腔,胸腔內的氣體便會在胸腔閉式引流的配合治療下得以逐漸排空。這項新技術大大提高了頑固性氣胸的治愈率。